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桑雪骐)新春佳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与此同时,街上的出租车、网约车往往也少了很多。但是今年春节,北京、武汉等地的消费者出行有了新选择——无人驾驶出租车随时候命。无人驾驶汽车(以下简称无人车)正逐渐融入消费者的生活。
近年来,无人车行业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落地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消费者如何看待这一新生事物?他们又有哪些期待?对此,《中国消费者报》开展了无人驾驶行业发展与评价调查,并于日前发布了《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发展与评价》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由云创网讯对网民在互联网上主要评论渠道的留言、评论数据进行文本挖掘,分析消费者对无人驾驶发展的情感态度、认知以及期待。数据来源主要包括: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今日头条、小红书、抖音、微博、知乎、哔哩哔哩6个平台的网民评论17.45万余条。
政策性变化更易引发热议
从热度趋势看,2022年4月、7月、12月舆论关注热度较高,公众主要围绕“抖音博主试坐无人驾驶汽车”“武汉、重庆开启全无人商业化运营”“北京允许自动驾驶车方向盘后无人”“李彦宏在百度科技园体验坐无人车上班”“北京批准首批全无人自动驾驶测试”等话题,针对无人驾驶的“车型”“安全性”“技术级别”“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等方面展开热议。
2022年无人驾驶行业利好政策密集出台。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长沙、武汉、苏州等40多个城市出台了相应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实现了道路测试、载人测试、示范运营到无人化等多个阶段划分和覆盖。从内容看,地方政策多以“十四五”规划、道路交通相关、专项支持政策(智能网联/车联网/自动驾驶等)等方向为主。公众关注热度均保持较高水平,其中,深圳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内容的传播量最高,超过9万条。
通过对提及“无人驾驶”相关政策的网民评论分析发现,总体评价积极,正向评论约占83%。综合来看,评价认为完善的政策体系是无人驾驶发展的前提,地方政府积极打好政策“组合拳”,有利于推动无人驾驶快速发展;也有部分评价对地方政策科学详细地界定了相关责任表示肯定。
科技型企业更受关注
其中,百度作为国内最早从事自动驾驶研发的科技公司,相关动态更受关注,被提及次数达3.91万次。从评论内容看,由于相对完善的车路生态体系,人们更为看好百度Apollo无人驾驶的发展,认为其在无人驾驶研究方面有天然优势,百度地图将发挥重要的系统支撑作用。
对于已经运营的百度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消费者在体验后不仅为其智能化点赞,还有不少消费者对其安全性也表示认可。“今天来到武汉,在这里体验了一次萝卜快跑无人车。系统自动启动过程、自动加速、减速、转向、掉头、红绿灯、人行道、避障、刹车,超级智能化。”有消费者这样评论。还有消费者直接表示“比自己开车安全很多”。
获得正向积极评价较多
分析3.94万余条明确表达出情感倾向的网民评论发现,表达正向积极情感的约占71.6%。
3年疫情让无人驾驶更多地走入大众视野,“无人驾驶技术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方便安全”成为消费者议论最多的话题。“广州疫情下,无人车送物资去管控区,助力疫情保供最后100米”“在疫情地区大规模推广无人驾驶货运汽车,可以解决生活必需品输入的问题,等无人汽车出来再整车消毒”等话题都维持了较高的热度。
其次,消费者认为无人驾驶出行节约了开车时间,同时便捷了“路痴”司机。有网友畅想,当无人驾驶普及后,就可以“像电影里面那样,把孩子往车上一丢,就能送去学校了”。也有消费者表示“对于路痴来说以后就可以不用再开车了,太开心了”。
此外,萝卜快跑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全量萝卜快跑APP用户的满意度评价达到了4.9分(满分5),其中5分好评占比高达94.19%。
同时,数据显示,明确表达出情感倾向的网民评论中,共有3388条评论提及无人驾驶打车服务平台。其中,萝卜快跑平台相对更受关注,消费者发表评论较多(见图4)。消费者对萝卜快跑平台的“操作便捷、简单”表示肯定。相关评论如“在深圳湾搭乘过自动驾驶车——萝卜快跑,在萝卜快跑APP、萝卜快跑小程序或百度地图上预约,输入上车地点和下车地点,操作很方便”。
驾驶技术属性更被认可
《报告》显示,在明确表达出情感倾向的网民评论中,共有近3.35万条评论提及无人车的驾驶技术、功能、价格收费、安全风险(《报告》将“安全风险”细分为三类,分别为“交通”“财产”“隐私”)等方面属性。其中,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技术”的正向评论占比最高,达到77%。
安全风险方面,大多数消费者对于无人车的行车安全和卫生安全表达了满意情感,认为无人车安全性能高,能降低交通事故率,且在疫情期间减少了人为接触。有无人车用户评论称“萝卜快跑无人驾驶车的安全性能是真可以,遇紧急情况可以很安全地停下来”“无人车去掉司机之后明显很安全,对于女孩子晚下班很友好”“乘坐文远知行无人车很有安全感,能主动礼让行人和非机动车”等。
不过也有小部分消费者表达出担忧情绪。一方面,担心复杂的道路情况会影响无人车安全性,有网友说“路上的情况非常复杂,自动驾驶能应付的过来吗”;另一方面,主要针对消费者隐私问题,有网友表示“无人车利用设定好的程序进行运作,有更多便利性,唯一要考虑的是,大数据信息泄露问题”。还有网友表示“无人车要选择大公司的才靠谱”。
《报告》将网民认知分为感知、理解、分析、结论、记忆、行为意向和行为7个层次。从消费者对无人驾驶行业发展的认知层次看,有26%的消费者已经经历过基础的感知和理解层,进入“分析”层。这一层次人群占比最高,且从分析到行为的整体占比呈现扩大趋势,说明消费者对无人驾驶行业的认识正逐渐深入。
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无人驾驶行业发展的分析讨论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无人驾驶汽车将颠覆传统汽车消费。有消费者评论称“无人驾驶的出现,标志一个时代的进步。特殊时期,可以代替无法完成的任务。将来也可以成为公共交通出行的一部分”;二是认为企业应该创新无人驾驶汽车的车型,以区别传统车型。有网友认为“无人驾驶汽车没必要按照传统车型制造,方向盘就不需要”。还有人希望能够享受更好的乘车体验,“无人车为什么不能躺着,为什么还要做成传统车型”。
2023年1月,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社会实验报告2022》也显示,58.61%的受访者认为现阶段的自动驾驶技术有望达到大多数司机的驾驶水平,28.21%的受访者认为现阶段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然达到甚至有望超越大多数司机的驾驶水平,二者合计占比达到86.82%。
期待相关服务更加优化
消费者期待相关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相关法律法规,做好道路规划。同时,期待无人网约车进一步优化等车时间、站点设置等服务。缩短等车时间、灵活设置上下车地点。有网友表示“冲着新鲜去的,但等车时间太长了”“因为是固定站点上车,只能自己多走一段去搭乘,希望以后能像人工驾驶那样自动行驶到身边”“加强用户隐私保护;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车速;同时增强驾舱体验丰富度、娱乐性”“要是能连上我的歌单就太好了”。
结合以上分析,围绕消费者关注的主要问题与期待,《报告》提出五点建议。
第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行业发展环境。无人驾驶汽车在技术层面已取得了一定突破,为避免“技术在前,政策在后”的问题,建议通过顶层设计进行积极引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落地。例如给予财政方面支持,加强对共性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提供更安全、高效的测试环境,支持无安全员的无人车上路,增加无人驾驶车辆牌照的发放数量等。
第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为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作为新兴事物,无人驾驶的发展依赖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近两年相关部门虽然对部分法规进行了修订,但依旧无法满足自动驾驶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对于涉及安全事故责任判定、安全等级和基础设施保护范围、投保主体及方式等都亟须明确的规定。为此,建议相关部门推动《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订,完善关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律法规,构建符合国情的自动驾驶法律体系。从国家层面加快自动驾驶汽车规模化商用、无人化奠定法律基础。
第三,加强统筹协调,建立统一的标准架构。自动驾驶技术门槛高,跨行业、跨领域属性突出,涉及多个主管部门。为确保相关产业链发展的稳定性,就需要确立牵头部门、形成跨部门协调机制,从政策、法规、标准等方面协同推进,同时需要企业深度参与,积极开展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针对关键技术制定统一标准。
第四,加强行业生态建设,为行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新兴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好的行业生态环境。例如,保险保障方面,做好无人驾驶汽车保险制度规划,使无人驾驶汽车得到合理的保险救济;开展道路改造,优化无人驾驶车辆行车环境;车辆安全方面,制定相应的法规,为车辆质量、安全管控提供法律支撑。
第五,加强消费教育,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体验认知场景。调查发现,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汽车的认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服务的认可和接受,从而制约了无人驾驶汽车产业的发展;而亲身的体验则有助于消费者科学认识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和服务,从而提升消费者的正向评价比率。
因此,需进一步加大无人驾驶汽车的宣传和推广,通过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知识普及,提高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正确认知。例如,企业可进一步扩大线下体验活动范围,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方便地参与体验。(本文图表数据来源:云创网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