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月满一江水
更新时间:2021-12-06 13:20:27点击:
今日助八界带你到美国无人驾驶虚拟之城—MCity,打卡研学。
MCity位于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市(AnnArbor),占地32英亩(相当于13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第一座专为测试无人驾驶汽车、V2V/V2I车联网技术而打造的,经过环境变量控制设计的模拟测试小镇。
准确的说,这个小镇目前只能称之为“Mcity 无人驾驶车辆试验场”。
安娜堡市有着悠久的汽车历史,密歇根是众多研发中心的所在地,这些研发中心主要集中在连网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上。
2015年7月20日MCity宣布对外开放。启动资金总计1000万美元,用于测试设备和城镇内交通设施的搭建,由密歇根大学和密歇根州交通部及多家车企和零部件巨头共同出资。
MCity不仅服务于汽车制造商,同时还服务于立法机构、学术机构、城市规划机构、科技公司、甚至保险公司,可以让他们最直接地看到现实中的无人驾驶汽车究竟什么样。
MCity就是要创造一个让人们对无人驾驶不断加深学习的环境,可以把利益相关者汇聚起来,共同讨论无人驾驶汽车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以及对我们整个社会的影响。
MCity会将测试中收集的数据分享给各个参与方,一方面帮助测试方不断进步,同时也给立法者、保险从业人员以数据参考。如果未来无人驾驶真的来到我们身边,如何对它立法、如何上保险都会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
让人奇怪的是,这个专门为自动驾驶汽车研发建设的“城市”并非在人们非常熟悉的科技黄金地带硅谷,而是在密歇根州。
据悉是因为密歇根大学所在地的天气情况非常适合测试无人驾驶;而硅谷的天气状况比较单一,且少有雨雪。
MCity主导方:密歇根大学
MCity的主导方还是位于密歇根州的密歇根大学。
有汽车业斯坦福之称的密歇根大学,一直在汽车大数据、无人驾驶模拟实验室、V2X以及UBI方面有着积极尝试。
密歇根大学校长马克-斯里赛尔(Mark Schlissel)曾表示,尽管硅谷和其他一些地方在自动驾驶汽车开发领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但是密歇根州也不甘落后,密歇根大学正在努力确保让密歇根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汽车创新中心。
他说:“我们希望为密歇根州提供一个自动驾驶汽车研究基地,帮助本州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成功奠定基础。保持密歇根东南部在汽车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对于密歇根州的经济发展前景至关重要。”
早在2013年,密歇根州已经成为继佛罗里达、加利福尼亚和内华达之后,第四个获批可自主进行无人驾驶汽车测试的州。
密歇根州已经通过了相关法律,为在公共道路上进行广泛测试扫清了道路。甚至连没有方向盘的无人驾驶汽车也能上路测试。密歇根州还在100多条公共高速公路上装备了各种电子设备,以便进行连网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
MCity项目是密歇根大学进行的一项规模庞大试验项目的一部分,目的是开发连网汽车技术,以便未来可以缓解交通拥堵,以及让自动驾驶汽车更加安全。
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密歇根大学交通改造研究中心(MTC)主任PeterSweatman认为,在无人驾驶技术足够“靠谱”前,将其放置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模拟环境中进行测试,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因不可避免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
密歇根大学交通研究所主管詹姆斯-撒耶尔(James R. Sayer)曾称:“在像MCity这样的受控范围内将研究与测试相结合以及在现实世界里的街道上实地测试,像MCity这样大规模的测试项目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是不存在的。”
一份调查显示,谷歌、奥迪在加州测试无人驾驶汽车时,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是普通汽车的两倍,而事故的根源往往和汽车本身无关。一些自动驾驶汽车就是因为太忠于交规,从而“妨碍”了正常的道路通行。所以无人驾驶汽车要变得安全起来,要让人们接受,一方面要遵守法律,另一方面还要学会对特殊情况作出恰当反应。
根据密歇根大学发布的官方声明:MCity将免费开放使用,但项目成员和密歇根大学的师生将享有优先使用权。
MCity运营方:MTC
MCity的设计、建设和运营方主要由密歇根大学交通改造研究中心(MTC)负责。
MTC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公私合营」的研究机构。成立的主要目地是:为未来车车互联以及无人驾驶技术的商用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而其短期目标是:希望能在2021年左右将搭载了V2V、V2I技术的无人驾驶汽车送上安娜堡的公共道路。
MTC2015年已经同包括福特、通用、丰田、德尔福在内的15家主机厂和供应商达成了合作协议,未来三年内,各家将分别注资100万美元,用于无人驾驶、V2V/V2I互联技术的研发测试。而其他33位项目附属成员,每位承诺将提供15万美元的资金支持。
MCity的“Leadership Circle”
MTC还牵头组织了“Leadership Circle(领导圈)”协会,其实就是一个无人驾驶联盟。
联盟成员包括:福特、通用、本田、丰田、宝马、德尔福、固特异等几十家车厂和Tie1供应商(车厂一级供应商)。
还有相关的科技合作伙伴,譬如英特尔、高通、威瑞森等。
威瑞森是一家美国电信运营公司,正与密歇根大学Mcity合作,测试各种5G解决方案,旨在利用5G超宽带网络提高交通安全,并推进自动驾驶汽车和智慧城市的发展。
Mcity测试轨道的每个十字路口都安装了5G连接摄像头,帮助识别交通和行人,防止碰撞。联网车辆配备传感器,可以互相通信,以避免事故。摄像头连接到交通灯信号,可以帮助保护步行或骑行的人。
威瑞森执行副总裁兼CEO Tami Erwin表示,“5G可让通勤变得更方便、更安全,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汽车可通过街道和交通灯上的传感器,进行几乎实时的通信,可即时分享道路和天气状况,并提醒前方的危险情况。”
也有许多初创科技公司加入到合作伙伴之列。
譬如法国初创公司Navya,其开发了一款小型自动驾驶穿梭巴士。
Navya已为密歇根大学提供了两辆自动驾驶巴士进行测试,Navya还计划在安娜堡市附近制造其自动驾驶巴士。Navya销售副总裁亨利-科龙(Henri Coron)表示,决定在密歇根建立装配厂的主要因素是密歇根大学提供的支持力度非常大。
还有3家来自加州的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初创公司将研发基地设在了MCity。
Zendrive,依靠手机传感器检测驾驶行为,用于提升汽车的安全性;PolySnyc,开发了一套能提升程序员开发自动驾驶功能效率的系统;Civil Maps,开发了一套能用于自动驾驶汽车导航的3D地图系统。
令人惊讶的是,助八界在联盟成员里还发现了唯一一家中国公司:长安汽车。谁能想到,热衷于设计面包车的长安,竟跑到国外玩自动驾驶去了。
独一无二的MCity还吸引了众多顶级的工程师加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底特律(密歇根州最大的城市)巩固了在未来交通领域的核心地位,能和硅谷科技巨头在无人驾驶领域形成对抗。
MCity内部探秘
MCity包括两个基本区域:
1、用于模拟高速公路环境的高速试验区域;
2、用于模拟市区和近郊的低速试验区域。
从布局而言,MCity与普通有人居住的城镇并无太大差异。
内部建有数英里长的两车道、三车道和四车道公路,不同角度相间而成的交叉路口、环岛岔路,以及各类环境路段,如碎石路段、树木路段、乡村路段、高速路段、金属架桥、地下隧道、铁路道口等,还有各种树木、电杆、路灯、交通信号灯、指示牌、自动移动模拟行人和大量形态各异的建筑物。
建筑物的外墙都是可以活动的,可以设置为靠近或是远离人行道,方便企业模拟不同的城市环境,而这些墙也是由真正的石砖和玻璃建造的。
MCity通常最多能同时容纳两家公司在特定时间段内进行测试。
在这里,一天中的任何时候,大约有1500辆车通过广播告知彼此的速度和方向,并通知信号灯和交叉路口信号,是不是非常的热闹。
参与测试的车辆均安装了小型无线电发射器,每秒广播10次车辆行驶速度和方向。测试场内的20多个模拟十字路口、交通灯以及人行横道处也安装了同样的发射器,以便它们能跟车辆通讯。
MCity的测试道路总长为4英里(6400多米),测试者可以在这些道路上反复驾驶,除了逼真的交通规划设计之外,还考虑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情况,甚至鼓励他们用危险的方式驾驶。
密歇根大学的一位教授表示:“MCity其实就是要给无人驾驶汽车设置困难的场景,才能确保测试的完整性。”
特别提到的是:自动移动模拟行人,它是由机械装置控制的路人,可以随意穿行于各个路口,喜欢冷不丁地跳到车跟前,以测试无人驾驶汽车能否及时采取紧急措施。
为了更逼真地模拟出实际驾驶中的道路状况,Mcity 可以让研究人员对车辆的无人驾驶性能做最详尽的测试,详尽到什么地步?
举例来说,有的地方的路标被熊孩子涂鸦了,会影响无人驾驶车辆的识别功能,这一细节也会在 Mcity 中展现。
这些测试数据的收集,并展示和分享给联盟成员,正变得非常有意义。
无人驾驶的基础恰恰就是数据,需要各种复杂路况、天气的测试,并从中收集大量的数据。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相信像MCity这样的地方会越来越多,最终延伸到真实的城市。
备注:中国也有了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基地,叫A NICE CITY。
由工信部批准的国内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已经开园运营。该示范区由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建设,名为“A NICE CITY”。封闭测试区立足服务测试及演示智能汽车、网联通讯两大类关键技术,涵盖V2X多种通信场景,以及安全、效率、信息、新能源汽车等四大类技术应用。
原文来自《助八界 微信公众号》:美国┃MCity:全球首家无人驾驶汽车模拟小镇 备注:中国也有了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基地,叫A NICE CITY。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心怀敬畏,保持空杯;历事练心,知行合一;抱团互助,八界求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