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央广三问 | 无人驾驶 路有多远
前言: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之全球疫情的巨大冲击,促使人们对无接触的生产生活方式提出了更多需求,这对自动驾驶是机遇也是挑战。低速无人驾驶配送、消杀等无接触式自动驾驶机器人服务成为疫情下的亮点应用,助推了自动驾驶商用的加速落地。
中国一汽集团在无人驾驶研发领域起步较早,从2011年,红旗HQ3智能无人车首次公开测试,到2020年“旗智春城”智能网联示范区建设落成,十年里,中国一汽的无人驾驶探索进程从研发积累进展到了示范运营阶段。在10.5公里的智能化道路上,红旗L4级智能车、红旗百变空间智能小巴等已在长春开始常态化无人驾驶示范运营。
无人驾驶,路有多远?央广网记者对话一汽集团创新院高级主任拱印生,从三个问题中找寻答案。
一问:目前,我国的无人驾驶示范区有数千公里,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一汽集团和长春市政府新建设的10.5公里智能化道路,担当的是什么角色?
一汽集团创新院高级主任 拱印生:目前,全国自动驾驶测试区超过5000平方公里。从规模上看,长春的无人驾驶示范区并不占优势,北、上、广、深的规模要大很多。但从场景与气候环境、道路的功能和性能等方面看,长春示范区一点都不差,反而还有一些优势。首先,在基础建设上,我们环境比较苛刻,冬天很冷,测试指标要达到-40℃,夏天又很热,春天温暖潮湿,秋天凉爽干燥,四季交变环境更苛刻,建设指标更高。自动驾驶基于应用场景的快速迭代是最好的开发方式,其中就是离不开天然的气候环境。我们的气候条件对全国的示范区是个补充,是必不可少的。第二,从车型覆盖上。长春是汽车城,有乘用车,也有商用车,卡车有解放,轿车有红旗,能力都极强。第三,在协同能力上,长春的示范区是车路一体化设计,既不是修路为了引入车,也不是修路去招商,出发点落在车路功能协同和应用上,所以整体工况包括整个协同能力我认为更好。第四,在技术迭代上,智慧路、智能车等技术正加速迭代,迭代意味着快速更新,一段时间内,最后一个建的肯定是最好的,我们需要保持持续的更新和扩建,无论软件还是硬件。第五,也非常重要,长春市政府和一汽集团共创、建设的政策,对项目的可持续实施非常重要。一汽在策划方案时,通盘考虑,比如打造NBD至高铁和机场的业务场景,包括了城市路、快速路、高速路和园区路全场景,并与周边企业、商业协同一致。所以,我们的示范区树立了一个政企共建,共生发展的新标杆。
二问:如果说自动驾驶是车辆与数智化的融合,在此前提下,无人驾驶技术对于传统车企是机遇还是难题?
一汽集团创新院高级主任 拱印生:自动驾驶车,首先是车,无论技术如何先进、模式如何赚钱,车是根本。一辆车非常复杂,仅凭某项技术,谈整车颠覆是不现实的,但可以取代或优化整车某个环节或能力,从而达到多赢。所以我的观点是,在专注提升技术和产品这个前提下的任何改进、提升、革新甚至取代,都是多赢。无人驾驶是一项非常有想像力的技术,在开发过程中,不仅整车功能、形态等会发生变化,开发、应用、运营等模式也一定会变。对传统车企来说,我认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主动出击去挑战,是机遇;被动响应去守摊,不仅是难题,更是困局。
智能车本身就是一个数智化的产品,目前一汽集团正在推进数智化改革,基于产品之上的数智化,从里到外都会融会贯通。我们在无人驾驶领域已经做好了技术储备,示范运营就是技术迸发的一束小火花。现代车企,会与时俱进。
三问:“无人驾驶”正向我们驶来,但同样有人提出无人驾驶存在“行动者”和“旁观者”的双重悖论,其中裹挟着生命、财产、道德等等现实命题。在此前提下,无人驾驶真的可以像技术勾勒的一样,成为我们这代人眼见的未来吗?
一汽集团创新院高级主任 拱印生:任何一项颠覆性的技术或产品,都是从“星星之火”开始的,无人驾驶已突破这一阶段了,比如红旗智能车,在长春一汽员工和部分市已可以体验了,我相信未来几年速度会更快。另外我认为“无人驾驶”的除了“围绕无人,替代司机”这个简单商业逻辑推进外,近期也应该到了“无人驾驶这个非常复杂的人工智能”能力,来开始改变未来车的功能、形态和使用等的时候了,而且可能是颠覆性改变。目前很多公司在围绕如何去掉“安全员”来运营,进行商业模式探索,在示范区或有限的场景下目前已初步实现。复杂场景、全域工况下,安全员还会长期存在,但随着智能化水平提高,车辆的功能、形态、体验等将是下一个热点。
但是,无人驾驶真的可以完全取代我们现有的生态吗?我不认为无人驾驶短期内能够解决现存的所有问题,它永远解决不了人工智能有一个悖论问题。但是,通过无人驾驶技术的搭载,能促进好多技术的迭代。比如我们现在做的无人驾驶示范,最积极的不仅有车企,更积极的还有很多科技企业。无人驾驶出来以后,带来的变革,不一定说非得车无人化,他能把整个车的形态、能力、运营模式,包括城市的建设,包括人们的体验都要改变。通过技术的迭代过程中,实际上是所有的行业跟着智能技术都会做变革,这个变革不是车企自己的事,是整个的市民出行、生活所有都会改。包括我们搞示范,新基建就改了,整个交通系统功能提升了;车辆功能和形态改了,整个出行体验优化了。比如我们现在正跟在讨论,在会场中,我们通过智慧交通系统就会知道那块路口怎么回事,我的车也知道,它跨时空了,结合出行需求,综合一切因素进行计算,会给出最优解,有点像科幻片,但电影是虚,这个是真实的、正在发生中的。